close
國旗 國徽

澳大利亞英語Australia),全名澳大利亞聯邦英語Commonwealth of Australia),亦叫澳洲,是全球地理面積第六大國家大洋洲最大國家。其國境東南鄰近紐西蘭,西北鄰近印度尼西亞,北邊靠近巴布亞紐幾內亞西巴布亞東帝汶

「澳大利亞」一詞源於拉丁語「未知的南方大陸」(terra australis incognita)。其所在的地理學位置通常稱作澳大利亞大陸,是地球上最小的大陸板塊。其人民平均擁有國土面積乃世界最廣國家之一,經濟成就亦屬世界高度發達國家。國民生活水準很高,經濟的主要重點是高效率的能源畜牧業

澳大利亞有多樣的自然景觀,包括迷人的熱帶雨林、別稱「紅色中央」的乾燥貧瘠的沙漠白雪皚皚的山峰綿羊遍佈的牧場、及引人入勝的海濱,和馳名遐邇的自然遺產大堡礁烏魯汝。在每年世界最佳居住城市評選中,澳大利亞名列前茅的城市數目在全球國家之先。

 

 

首都 坎培拉
最大城市 雪梨
面積
  • 國土面積:7,741,220平方公里(世界第6名
  • 水域率:1%
海岸線總長 25,760公里
時區 UTC+8+11
人民生活
官方語言 英語(未法定)
人口
主要宗教 基督教天主教
主要節日
政治文化
政治體制 君主立憲制議會民主制聯邦制
國家領導人
經濟實力
GDPPPP 7,628.87億美元2007年估計)[1]
人均GDPPPP 36,225美元2007年估計)
HDI 0.965(2006年
中央銀行 澳大利亞聯邦儲備銀行
貨幣單位 澳大利亞元(AUD)
國家資料
國家象徵
國家代碼 AUS
國際域名縮寫 .au
國際電話區號

+61

 

歷史

主條目:澳大利亞歷史
詹姆斯·庫克 1770 年在澳大利亞東海岸登陸,照片是1988年複製的當時登陸場景;地點是當年登陸的庫克城港口
塔斯馬尼亞亞瑟港曾是澳大利亞最大的輸送囚犯地。

澳大利亞在五萬年前已有人類蹤跡,如今澳大利亞原住民的祖先當時從東南亞移來。[2]17世紀後,歐洲的西班牙人、葡萄牙人、荷蘭人、法國人爲了尋找香料而陸續到達。1768年英國庫克船長乘「奮進號」由英國前往大溪地1770年英國正式宣佈擁有澳大利亞主權。[3]1788年1月26日,英國航海家阿瑟.菲利普( Captain Arthur Phillip )率領首批移民定居雪梨,並升起英國國旗,澳大利亞正式成為英國殖民地1797年,麥卡瑟(John Macarthur)由好望角引進美麗諾羊,澳大利亞畜牧業開始快速發展。

英國於1829年併入西澳為囚犯流放地。此後一長段的時間,澳大利亞是英國的罪犯流放地(penal colony)。1851年新南威爾斯的貝瑟斯特、維多利亞的巴拉勒特發現金礦,自由移民開始激增。1868年,最後一批英國囚犯被送至西澳。19世紀末,英國在澳大利亞的殖民區已達六個。

1901年1月1日,澳大利亞各殖民區改制為州,組成澳大利亞聯邦,成為大英帝國的聯邦自治領,歸類為君主立憲制國家。依其聯邦法律,英國君主是其國家元首,即「澳大利亞君主」。19141918年,澳大利亞參與主戰場在歐洲大陸第一次世界大戰,因此也是戰勝國之一。1927年,首次澳大利亞聯邦會議在坎培拉臨時國會大廈舉行,從此澳大利亞走向政治獨立。1931年,澳大利亞取得內政外交的獨立自主權,成為大英國協的獨立國家。1933年,西澳公投通過脫離英國而獨立,但聯邦國會否決之。1956年,澳大利亞舉行第一次的墨爾本奧運,此亦是英國本土外的大英國協國家首次。1967年,國會以全民公投廢除對原住民的法律歧視,這是白人移居澳大利亞後的第一次改變。

1986年,英王伊麗莎白二世前往澳大利亞簽署《與澳大利亞關係法》,規定澳大利亞最高法院擁有終審權,英國法律不再對澳大利亞有效。澳大利亞正式脫離英國而成為獨立國家。1999年,澳大利亞舉行全民公投,決定是否改採共和體制取代現有君主立憲制,並直選總統為國家元首,但被否決。2007年12月工黨領袖陸克文上任,宣布將再舉行類似公投來改變現行體制並直選總統。[4]。2008年3月,陸克文在多名原住民代表、國會議員和社會賢達的見證下,於聯邦國會向原住民三聲道歉,代表政府向原住民為「被偷走的一代」和有損原住民族文化的政策鄭重道歉[5]

 

自然地理

柯本氣候分類法分析的澳大利亞氣候

澳大利亞位於南半球東半球,介於南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擁有澳大利亞大陸和塔斯曼尼亞等島嶼。澳大利亞四面環海,東南隔塔斯曼海與紐西蘭為鄰,北部隔帝汶海托雷斯海峽東帝汶、印度尼西亞和巴布亞新幾內亞相望。

澳大利亞佔有大洋洲絕大部分陸地,總面積769.2萬平方公里,其70%為沙漠和半沙漠。澳大利亞四面環海,海岸線長達36,735公里。全澳可分成東部山地、中部平原和西部高原三區。全境平均海拔300公尺,超過1,000公尺的山地面積低於1%,低於500公尺者達87%,乃地表起伏最和緩的大陸。

最高峰科修斯科山海拔2,230公尺,最長的墨內河有2,520公里。中部的埃爾湖是最低點,湖面低於海平面12公尺。東部沿海的大堡礁是全球最大的珊瑚礁。氣候上北部屬熱帶,部份屬亞熱帶,少部分屬溫帶。年均溫北部為27℃,南部14℃。內陸乾旱少雨,年降水量不足200毫米,東部山區500~1,200毫米[6]

澳大利亞是全球最乾燥的大陸,飲用主要是自然降水,並依賴大壩蓄水供水。政府嚴禁使用地下水,因為地下水資源一旦開採,很難恢復。2006年起,聖嬰現象影響擴大,導致降雨大幅減少,各大城市普遍缺水,紛紛頒布多項限制用水的法令,以節水渡過乾旱。[7]

棲息於桉樹上的樹熊

澳大利亞大部分是半乾旱或荒漠地帶,但生態環境極為豐富,包括從高地的石南荒原到熱帶的雨林,為全球17個超級生物多樣性國家之一。澳大利亞許多生物是當地獨有,原因是澳大利亞大陸較古老、地理上長期孤立,和氣候極端多變。其被子植物約85%、哺乳類動物約84%、鳥類超過45%,和近岸溫帶魚類約89%是特有種[8]澳大利亞許多生態區,和區內的生物已被人類活動和外來物種所威脅。聯邦《1999年環境保護和生物多樣性保育法案》是保護瀕危物種的根本法律。基於「生物多樣性行動計劃」,設立了許多受保護地區以保育獨特的生態系統;64個濕地根據《濕地公約》而登記;另有16個世界遺產。「環境可持續指數」公佈於2005年,澳大利亞在2006年排名全球第13。[9]

澳大利亞多數木本植物是常綠的,且很能適應火災和乾旱,例如桉樹金合歡。但近十年來,由於乾旱惡化,東岸地區屢次傳出森林大火;2009年,由於縱火案,東岸地區的森林和部分民宅受到有史以來最嚴重的火災侵襲。澳大利亞的莢果品種眾多且本地特有,它們能與根瘤菌菌根真菌共生,因此較適應較貧瘠的土壤。澳大利亞出名的動物單孔目(如鴨嘴獸針鼴)、有袋類(如袋鼠樹熊袋熊)、灣鱷淡水鱷鴯鶓笑翠鳥等鳥類。澳大利亞的毒蛇數量在世界之最。[10]

澳大利亞野犬約引進於公元前3,000年,當時澳大利亞原住民與南島人貿易。[11]人類最初定居後,許多動植物品種很快絕種,包括一些大型動物;歐洲殖民開始後,更多物種步向滅絕,包括袋狼[12][13]

 

 

外交

澳大利亞政府自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一直採取比較溫和的外交政策,在極力保持同歐盟美國等其他西方國家盟友關係的同時,亦在1980年代開始後因為地理位置因素開始積極的拓展同東亞以及東南亞國家的關係,近年來與日本新加坡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南韓以及中國交往密切。

澳大利亞政府在其2004的外交白皮書中表示:其基本外交的政策是重視澳大利亞美國之間的關係,並藉助經貿互動促進與亞太地區國家的關係。[14]

澳大利亞在政治,經濟以及軍事上的親密盟友包括:英國美國日本以及德國

行政區劃

File:As_map.png

帝汶海
塔斯曼海
塔斯馬尼亞島
德文港
卡奔塔
利亞灣
珊瑚海
大澳大利亞灣
丹皮爾
湯斯維
賀德蘭港
科西阿科斯山
艾爾湖
格列士敦
麥凱
南澳大利亞州
北領地
昆士蘭州
西澳大利亞州
維多利亞州
新南威爾斯州

澳大利亞劃分為六州和二領地。六州是:

二領地是:

首都區位於坎培拉。坎培拉在兩大城市墨爾本雪梨相爭 20 年未果後,以位居雙城之中而獲選為首都

 

 

經濟

主條目:澳大利亞經濟
雪梨中央商業區,亦是南半球的商業中心之一
墨爾本,澳大利亞的第二大城

澳大利亞國民生活水平很高,2007年國民生產總值達8,897億美元,國民平均經濟生產總值42,366美元,與歐洲四大經濟體不相上下,乃全球高度開發、最富裕,經濟最發達、生活水準最高的國家之一。[15]

澳大利亞位於南半球,國際貿易交流因路途遙遠而受到成本劣勢,是唯一沒加入北約八國集團首腦會議(G8)的西方大國。澳大利亞近二十年與亞洲國家往來頻繁,即是地理因素的影響。雖然人口僅二千多萬,但澳大利亞得天獨厚的地理氣候和商業法治,則是北半球一些富國和人口大國所不及。澳大利亞經濟採用西式的混和型經濟發展模式,以第三類產業為主,特別是旅遊業和教育業。礦產業和畜牧業也以效率著稱。

教育是繼旅遊業之後的一項產業,在全球佔有樞紐地位。每年全球有不少學生到此升學,為澳大利亞帶來豐厚的外匯收入,並為其知識型經濟吸納眾多人才。此外,增取投資移民亦是澳大利亞政府的重要經濟計劃。2005年起,全球經濟成長趨緩,澳大利亞也隨之放慢其增長幅度。

澳大利亞四大金融集團是西太平洋銀行(Westpac Bank)、澳大利亞國民銀行(National Bank)、澳紐銀行(ANZ Bank)和聯邦銀行(Commonwealth Bank)。

 

金融貨幣

澳大利亞的貨幣是澳幣,但最初是隨英國採用英鎊。後來發展自己的幣制──澳大利亞鎊,幣值同於英鎊。當時一鎊有20先令;一先令有12便士。因此每鎊有240便士

1966年,澳大利亞推行十進位制,亦同時改革貨幣。當時已是十進位制的1美元約價值0.5英鎊,新的澳幣改為與美元作等值連結。一澳幣等於0.5舊澳大利亞鎊,即0.5英鎊。一澳幣有100分,因此每一澳分約等於1.2便士。

2002年起,澳大利亞改革幣質,新紙幣內含膠質,不易破爛、耐用美觀;不同面值的紙幣有不同特色的透明「窗口」,是全球最先採用此設計的國家。

 

 

人口

主條目:澳大利亞人口

澳大利亞外來移民數量居世界第一。目前多數澳大利亞人的祖先是19、20世紀的英國移民,來自其他國家者也很多。例如歐洲的德國希臘義大利和一些亞洲國家。如日本中國越南。澳大利亞最早的原住民如今不及總人口的 1%。2004年,華人約佔 2%~3%。使用人口最多的方言是義大利語和希臘語。澳大利亞同於一般已發展國家,人口日趨老化。[16]

澳大利亞統計局估計在2007年12月底,全國人口為2,118萬零600[17],各大城市(2007年6月資料)和各州、北方領地與首都的人口(2007年12月底)如下:

澳大利亞人口分佈列表
首府城市
首府城市人口
所屬州或領地
所屬州或領地總人口(已包括首府)
4,336,374人
6,927,000人
3,806,092人
5,246,100人
1,857,594人
4,228,300人
1,554,769人
2,130,800人
1,158,259人
1,591,900人
207,484人
495,800人
339,573人
340,800人
117,395人
217,600人

 

語言

澳大利亞最普遍的語言是英語、其次是義大利語、希臘語、粵語、阿拉伯語、越南語和華語。英語在從第一代英國移民來到後,就是澳大利亞最通用語言。原住民仍保有使用母語者,然而大多年輕澳大利亞土著經已捨棄之而選擇更為社會接受的英語。澳大利亞英語有幾種口音,最普遍的是澳大利亞英語,它帶有一些濃重口音,成為英語的一種獨特方言,如新加坡英語香港英語拉丁語言國家的第一代移民也帶來其母語,如德國人義大利人法國人西班牙人葡萄牙人等。其次代通常能說母語和英語。

澳大利亞是個世俗國家,固定上教堂的人口有下降的趨勢,但自認基督教徒者約有四分之三人口,主要是天主教英國國教。近年來,信徒數增加最多的宗教是佛教,增幅達73%[18]

 

文化

澳大利亞受其地理位置影響,很容易被誤解成文化沙漠,但澳大利亞的現代文化其實對世界文化格局和主流文化貢獻很多。澳大利亞目前的主流文化崛起自1960年代,其各類的藝術文學音樂電影等文化與世界主流文化接軌,並和原住民文化交融,在一些領域形成了屬於自己的澳大利亞文化

澳大利亞主流文化源自英國文化, 但在1940年代前,遠離歐美大陸而在文化方面顯得異常孤立。但戰後隨著美國興起和 1960 年代後新一代移民的成長,帶給澳大利亞一股轉向以美英為主的多元文化熱潮,使澳大利亞逐漸成為世界主流文化的輸出國之一。澳大利亞也在電影、文學、流行音 樂和藝術取得巨大成功,出現多位世界級大師,貢獻於世界文化藝術。

今日澳大利亞的新興文化仍影響著世界。但1980年代起,許多澳大利亞新生代崇尚以好萊塢電影為主的美國文化,原有的英國文化則被視為傳統文化了。

藝術

澳大利亞的繪畫建築風格很不同於其他大洲。1850年代,澳大利亞不少畫家放棄原有歐洲畫派中心的創作思想,因為它無法充分呈現出澳大利亞景色的特殊風格。這時期的代表畫家有ST·吉爾湯姆·羅伯茨1920年代1930年代,澳大利亞藝術領域維持既有固執而保守的風格,鮮少展開印象主義立體主義等方面的革命。社會現實派畫家則以諾伊爾·庫尼漢喬西·伯格納為首,刻畫新移民和勞動階層的痛苦生活,成為1950年代澳大利亞藝術家的代表人物之一。澳大利亞知名藝術家另還有艾爾伯特·納馬特吉拉西德尼·諾蘭唐納德·弗蘭德拉塞爾·德賴斯等。

今日澳大利亞的藝術公認為世上最具活力國家之一,豐富多彩,具有獨特性。當代著名設計師肯·多恩、布雷特·懷特利等人,將澳大利亞藝術推向世界領域,並取得國際地位。習慣戴貝雷帽的澳大利亞當代藝術大師羅爾夫·哈里斯(Rolf Harris)乃代表性人物。2005年,英國女皇伊麗莎白二世欽點他為八十歲誕辰慶典畫像。 [19]

澳大利亞淘金熱在1840年代展開,澳大利亞建築風格同時趨向華麗典雅。澳大利亞基本是著重遺產保護的。現今的重要建築,如始建於1893年的雪梨維多利亞女王大廈、坎培拉國家美術館、墨爾本維多利亞藝術中心雪梨歌劇院丹麥建築師烏特松設計,澳大利亞建築師彼得·霍爾完成)等。首都坎培拉乃預定規劃、以祥和四方為尚的人造城市,在當時被視為建築師的「操練場」。

澳大利亞城市的居民建築通常是成片的低矮小樓,帶有花園,每棟約佔地 1/4 英畝,大於許多西歐國家、略小於美國。有些建築則保留原始建材的特色,如將磚、木頭裸露在外,具有墾殖時代的感覺。澳大利亞氣候適合全盤引進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地中海亞洲熱帶地區的建築風格。澳大利亞建築業很注重節能環保,法律嚴格規定了許多建材用料的標準。

 

教育

主條目:澳大利亞教育

澳大利亞的教育居於世界一流水平[22] [23]。全國有 37 所國立大學、1 所國立學院、2 所私立大學。1990 年代,各所大學皆已升格為綜合型大學,且於海外廣設分校。2008 年,有 11 所大學進入世界科研排名的前 500 大[24],6 所得到 AACSB 國際認證。澳大利亞不同於美國,其最知名高等學府皆為國立,歷來培養了很多人材,亦曾產生多位諾貝爾獎得主。澳大利亞每年吸引世界各地大量學生前往留學,是全球重要的教育樞紐之一,其畢業生很多活躍於澳大利亞本土、歐洲和東南亞地區(如新加坡香港)。

 

高等教育

在澳大利亞對於學士學位和以上之教育以高等教育(higher education)稱之。而高中以後之教育或職業訓練,包括一般大學教育和技職教育則以tertiary education來廣稱。目前全澳共有40所高等教育院校,其中邦德大學澳大利亞聖母大學為私立,其餘38所俱為國立(包括隸屬於塔斯曼尼亞大學澳大利亞海洋學院)。

「大學」(university)一詞在澳大利亞有聯邦法律保護,須經專家學者及政府針對相關學術、財務等方面之品質評估與認可,且由國會或州議會 立法通過,方准設立。通過以後,無論國立或私立,皆獲授權允自行核可開設課程以及頒授證書、文憑和學位並由澳大利亞教育部以學程名錄[25](Commonwealth Register of Institutions and Courses for Overseas Students,簡稱CRICOS)管理之。澳大利亞因此不同於美國,境內最知名高等學府皆為國立,歷來培養了許多人材,亦曾產生多位諾貝爾獎得主。其海外畢業生很多活躍於澳大利亞本土、歐洲和東南亞地區(如新加坡香港)。

澳大利亞各大學的競爭力排名,隨著政府評鑑標準的多樣化而浮動。由於每一所高等學府都需要政府部門補助其校務發展經費,因此皆須即早定位出可長可久 的發展特色和卓越的教學科系或研究系所,以利爭取經費、招生和全球學術評等。澳大利亞現有三大校際聯盟,目的都是在逐年遞減的聯邦教育預算趨勢中,提醒教 育部增加或維持對大學教育品質的支持。

八所最著名的大學組成了八大盟校(Group of Eight):

接著是五所著名大學組成澳大利亞科技大學聯盟(Australian Technology Network),佔 20% 的全國入學率,以理工、社會科學、創新研發,和文化創意產業等領域享譽澳大利亞:

第三個校際聯盟澳大利亞創新研究大學聯盟(Innovative Research Universities)由六所大學組成,以商業、藝術、人文、教育、設計產業等見長於世,佔全國入學率 15%,目標是建立共享的科學研究應用中心:

交通

縱貫澳大利亞大陸的汗號列車

澳大利亞有公路810,641公里(2004年)、鐵路38,550公里(2006年)、機場461座(2007年)、河運航道2,000公里(2006年)。

澳大利亞的交通系統發達,特別在主要大都會,如雪梨墨爾本布里斯本,皆有大型國際機場和暢通的大眾運輸系統,如城市火車和城市高速公路。在大多數城鎮,汽車限速一般是每小時60公里,學校周圍則每小時40公里。城市以外和市區高速公路,限速則高達每小時110公里。澳大利亞地廣人稀,大城市的間距通常很遙遠,公路因此是主要交通設施之一,人均擁有汽車數量則為世界最高國家之一。汽車延續大英國協制度的左側行駛,駕駛員座位亦在汽車右側,此與英國日本香港澳門相同。澳大利亞的公共運輸系統也很發達,雪梨和墨爾本由於城市廣大,城市火車和地下鐵成為市民主要的公共運輸工具;墨爾本另有大量的有軌電車公共巴士輪渡[26]

公路及鐵路運輸

澳大利亞採礦業發達,國內運輸大量使用火車、長途汽車,公路和鐵路運輸系統因此發達。在專為運輸而設的公路上,可看到澳大利亞特有的「公路列車」,即一輛高性能卡車頭拉著數節拖車和集裝箱在行駛,有時延伸長達 50 米(165英尺)。火車系統也很普遍應用在工業運輸。澳大利亞鐵路客運卻不能算發達的。

 

體育

墨爾本公園正在進行澳網比賽

澳大利亞是體育運動大國,體育在全國相當普及。國際運動競技場上,澳大利亞的木球曲棍球籃網球橄欖球聯盟式橄欖球具有第一流水準;單車賽艇游泳也名列世界前茅。國內其他流行運動還有澳式足球足球賽馬賽車網球高爾夫球田徑

澳大利亞本土舉辦過兩次奧運會1956年墨爾本奧運2000年雪梨奧運。澳大利亞於奧運的獎牌數量長期高居世界前5名,游泳和田徑項目通常帶來許多獎牌。此外,澳大利亞是全球網球運動的聖地之一,四大滿貫之一的澳大利亞網球公開賽每年一月在墨爾本公園進行。墨爾本的亞伯公園賽道則是一級方程式賽車(F1)的一個比賽分站。

澳大利亞國家足球隊比賽中聲勢浩大的球迷團體

澳式足球為澳大利亞特有,澳大利亞澳式足球聯盟(AFL)舉行的比賽極受歡迎。近年來英式足球亦迅速普及,建立了A-League英式足球聯賽。澳大利亞國家足球隊近年來成為澳大利亞最受歡迎的集體運動隊伍之一,[27]2006年加入亞洲足協,在2006年世界盃足球賽中表現出色,打入十六強後,輸給後來得到世界冠軍的義大利國家足球隊,2009年更是以世界盃外圍賽十強賽八場不敗的戰績再次打進2010年南非世界盃的決賽階段。澳大利亞是網球大國,有多位得過大滿貫賽事的網壇巨星,如柏·卡殊羅德·拉沃派屈克·拉夫特萊頓·休伊特艾麗西亞·莫利克瑪格麗特·考特約翰·紐康姆等。伊恩·詹姆斯·索普是澳大利亞游泳巨星,曾獲得5枚奧運金牌,是澳大利亞迄今的最高紀錄。游泳的著名運動員還有格蘭特·哈克特喬迪·亨利莉比·倫頓艾麗斯·米爾斯彼得利亞·托馬斯等。

澳大利亞的體育俱樂部分散於全國各地,一些高中大學的運動俱樂部為國家產生了大多數的運動精英。在此一點,澳大利亞相似於體育大國美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ubbyGO俏皮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